證券時報記者 毛軍
本周,北上資金凈買入47.56億元。隨著A股行情保持強勢,北上資金的交投意愿持續升溫,日均成交本周創年內新高,其中周二成交1566億元,為近一年半來最高。分市場看,滬股通凈買入11.6億元,深股通凈買入35.96億元。
醫藥生物行業本周獲得逾21億元凈買入,位居申萬一級行業第一;有色金屬行業獲得超10億元凈買入,機械設備、公用事業、鋼鐵、化工等行業亦獲得超億元凈買入。電子行業則被凈賣出逾22億元,非銀金融、電氣設備被凈賣出超10億元,銀行、家用電器、采掘等行業被凈賣出超億元。
對于近期火熱的半導體板塊,北上資金本周出現較大分歧,買賣靠前的均為相關公司。產業鏈偏上游的龍頭公司繼續受到青睞,而產業鏈偏下游的公司則被大幅減持。
今年以來,美、荷、日相繼加碼制裁,半導體設備國產替代邏輯持續強化。目前,檢測、涂膠顯影、離子注入設備等半導體產業鏈,國產化率低于10%,替代空間較大。
中微公司深耕芯片制造刻蝕領域,研制出了國內第一臺電介質刻蝕機,是我國集成電路設備行業的領先企業。中微公司介質刻蝕已經進入臺積電7納米/5納米產線,是唯一一家進入臺積電產線的國產刻蝕設備生產商。
本周北上資金凈買入中微公司6.73億元,為本周凈買入最多的個股,加倉逾395萬股,總持股創2個多月來新高。中微公司股價連續8周上漲,增持疊加股價大漲,北上資金持股市值再上40億元,創半年新高。
得益于半導體設備國產化推進,中微公司刻蝕設備份額持續提升,毛利率持續提升。日前,中微公司公布2022年年報,實現營收47.4億元,同比增長52.5%,毛利率同比提升2.38個百分點,達到45.74%,創歷史最高。
東吳證券認為,伴隨持續去庫存及技術升級,疊加傳統領域訂單初顯回暖跡象,在當前時點看好“需求復蘇+技術創新+國產替代”帶來的半導體產業投資機遇。2023年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提升有望超出市場預期。隨著二季度國內晶圓廠招標陸續啟動,國內半導體設備公司訂單有望持續兌現。
不過,半導體偏下游的汽車電子、消費電子領域,本周公布的行業銷售數據均不理想,雖然相關公司業績大增,但北上資金仍然大幅減持。
北上資金本周減持揚杰科技1060萬股,占總股本約2.07%,為本周減持股數占總股本比例最高的個股,套現逾6億元。持股由上周末2729萬股,猛降至1669萬股,創半年多來新低,較年初高峰減持了近一半的倉位。
揚杰科技本周五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經通過ISO/TS16949和VDA6.3等車規體系認證,車規級產品也陸續獲得AEC-Q認證,目前公司全系產品已經陸續導入車規級客戶并批量交付,汽車電子領域業績增長迅速。
揚杰科技還稱,今年整個半導體行業有復蘇趨勢,公司各方面業務也都處于逐步復蘇狀態,春節后生產運轉和訂單都比較飽滿。揚杰科技2022年營收和凈利潤均同比增長超20%。
在公司經營良好的背景下,北上資金大幅減持或是出于汽車行業銷售疲弱的擔憂。本周,中汽協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526.2萬輛和513.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3%和7.3%。另外,各地掀起的汽車“降價潮”,也令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
北上資金本周還減持蘋果概念股勝宏科技1729萬股,也超過總股本的2%,位居減持榜的第二位,套現3.48億元。持股由上周末2853萬股,驟降至1124萬股,減倉幅度超過60%。
本周,Canalys發布報告稱,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市場面臨進一步的動蕩,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總出貨量下降33%至5400萬臺。其中蘋果公司在前五大廠商中降幅最大,Mac的總出貨量下降46%至400萬臺。另外,全球智能手機一季度出貨量預計將進一步下降至約2.6億部,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兩位數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