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ok3l"></td>
<pre id="4ok3l"><del id="4ok3l"><menu id="4ok3l"></menu></del></pre>

<track id="4ok3l"></track>

自動駕駛發展之路不平坦
來源:經濟日報2023-04-14 09:00

無人駕駛被譽為自動駕駛的星辰大海,但現階段仍面臨著法律法規不完善、長尾場景難解決、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問題。通過高級輔助駕駛為用戶創造價值,以盡快實現商業的閉環,或許是當下自動駕駛公司更為理性的選擇。

曾經,自動駕駛被認為是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以無人化程度,自動駕駛被分為L0至L5共6個等級。L1、L2是輔助駕駛,需要司機操控或隨時接管;L3及以上是自動駕駛,事故主要責任從司機變為系統,但L3仍需要司機坐在駕駛位以及時接管;L4可以去掉駕駛員,在一定環境內無人駕駛;L5則是在任何天氣、路況下都可以無人駕駛,被譽為自動駕駛的星辰大海。

此前,一些激進的科技公司和車企預計2020年前后,無人駕駛就能商業化落地?,F在回過頭來看,都沒有實現這一目標。這意味著,奔向星辰大海的道路并不平坦。

首先,法律法規不完善。盡管去年6月份深圳市發布了《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這也是國內首部關于智能網聯汽車管理的法規,但從全國范圍來說,目前尚無針對無人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時的完善法規。由于無人駕駛技術具有諸多不確定性,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責任認定十分困難。當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事故時,到底誰來為決策負責?如果讓車廠承擔責任,創新難以持續,所有車廠都將偃旗息鼓,不敢投入研發。如果回到消費者身上,無異于倒逼用戶盡可能不選擇購買“體驗一般,卻可能麻煩不斷”的自動駕駛技術。

其次,長尾場景難解決。長尾場景即特殊場景,這是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落地的關鍵,也是自動駕駛公司在商業化競爭中勝出必須面對的難題。要看到,當前自動駕駛相關功能主要基于人工智能技術來實現,但目前人工智能算法只能完成此前被訓練過的場景任務,難以通過純理論或推算得到所有場景,包括無法預測的人類行為在內的長尾場景,這就使得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落地存在安全事故潛在風險。如果沒有安全作保證,無人駕駛注定跑不快,也跑不遠。

此外,盈利模式不清晰。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自身高昂的成本,以及其商用所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需要一定的商業模式來消化,否則難以實現大規模應用。然而,目前自動駕駛全無人化試點主要以無人小巴、無人出租車等形式開展,涉及地區有限,且普遍規模偏小??紤]到當前法律法規的完善進度、技術發展的水平、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民眾的接納程度,恐怕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在較長時期內都無法完成自我造血目標。

問題還在于,目前的自動駕駛企業,尤其是L4級的自動駕駛企業,基本處于虧損狀態,自身難以造血。如果不能登陸二級資本市場融資,生存將十分困難。事實上,經過近些年熱炒后,面對高階自動駕駛遲遲難以商業化落地的現實,資本也開始失去耐心。去年,包括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的眾多自動駕駛公司估值大幅縮水,不少自動駕駛公司甚至裁員倒閉,就是很重要的信號。而一些自動駕駛公司不再仰望星辰大海,低頭回歸現實,通過高級輔助駕駛為用戶創造價值,以盡快實現商業的閉環,或許是更為理性的選擇。

責任編輯: 李志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免费A级毛片aV无
    <td id="4ok3l"></td>
    <pre id="4ok3l"><del id="4ok3l"><menu id="4ok3l"></menu></del></pre>

    <track id="4ok3l"></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