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監管風暴突襲。
針對虛擬貨幣市場,美國證監會正在醞釀新一輪監管計劃。最新消息顯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已經向發行穩定幣的公司Paxos發出通知,將認定其發行的穩定幣BUSD為一種證券,并計劃納入監管體系。這一監管行動或將對13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00億元)的穩定幣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同時,歐洲金融巨頭——瑞士信貸董事長阿克塞爾萊曼也正在面臨監管審查。據知情人士的消息稱,瑞士金融監管機構Finma正在調查阿克塞爾萊曼最近發表的公開言論,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的嫌疑。受此影響,瑞士信貸股價再度大跌,瑞信歐股跌幅一度擴大超6%。
另外,華爾街“大空頭”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ke Wilson的最新警告引發市場關注。其在最新的報告中提醒,投資者不能為眼前的反彈所迷惑,美股的熊市還未結束,從市場流動性來看,當前美股已經進入“死亡區”。
美國證監會動手
最新消息顯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正計劃對發行穩定幣的公司Paxos采取行動。
據CNBC報道,SEC已經向Paxos發出通知,將認定其發行的穩定幣BUSD為一種證券,并計劃納入監管體系。這一監管行動或將對13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300億元)的穩定幣市場產生重大影響。
對此,Paxos緊急回應稱,完全不同意SEC的意見,因為BUSD不是美國聯邦證券法規定的證券。將與SEC進行接洽,并在必要的時候提起訴訟。
需要介紹的是,穩定幣是一種特殊的加密貨幣,被譽為加密貨幣的“圣杯”,通常會錨定某類相對安全資產,比如法幣,與傳統的加密貨幣相比,穩定幣的波動性相對較低。以BUSD為例,其正是法幣支持的一種穩定幣,與美元1:1掛鉤。
目前,穩定幣已經成為加密貨幣市場的支柱,投資者可以通過穩定幣快速買賣不同的貨幣,而不必先兌換成法幣。
盡管截至目前,SEC的監管風暴尚未開始,但可以預見的是,SEC的下一步行動大概率將引發幣圈巨震。
除了BUSD,包括泰達幣(USDT)和USDC在內的穩定幣同樣在美國發行,僅泰達幣和USDC合計市場規模就高達1100億美元。市場擔心SEC對BUSD的監管會影響其他穩定幣。
目前,監管的爭議焦點在于,穩定幣是否為證券產品。一旦被認定為證券,BUSD將會被納入SEC的監管體系。
SEC主要使用豪威測試 (Howey Test) 來判定某個產品是不是證券,豪威測試考量以下四個要素:1)金錢的投資;2)期待投資產生利益;3)投資是否針對特定事業;4)利益的產生源自發行人或第三人的努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最終Paxos可能會將SEC告上法庭,但代價將是巨大的,因為訴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且Paxos的敗訴風險很大。
歐洲最大的數字資產投資公司CoinShares的產品負責人Townsend Lansing則表示,如果斗爭失敗,BUSD大概將不能在美國市場流通,會被美國的加密交易所下架,其他穩定幣很有可能也會步其后塵。
另外,蘇塞克斯大學金融學教授Carol Alexander認為,美國監管機構的行動更多是針對幣安,而不是穩定幣。因為這家全球最大交易所經常傳出洗錢、違反證券法等丑聞。Carol認為,這可能是SEC盯上BUSD的原因。
Paxos發行和擁有BUSD,而幣安則授權了品牌。此外,幣安還是BUSD最大的交易商。
金融大佬攤上事了
當地時間2月21日,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道稱,瑞士金融監管機構Finma正在調查瑞士信貸董事長阿克塞爾萊曼(AxelLehmann)最近發表的公開言論。特別是,其關于瑞士信貸客戶資金外流的言論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的嫌疑。
受此影響,瑞士信貸股價再度大跌,瑞信歐股跌幅一度擴大超6%,最新總市值縮水至103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760億元)。
報道稱,2022年12月底,阿克塞爾萊曼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客戶資金流動在10月份的強勁外流之后,已經完全趨于平緩,甚至部分逆轉凈流入。另外,其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再次強調,客戶資金外流“基本停止”。
但瑞士信貸的年度報告卻顯示,該公司客戶在2022年的最后三個月合計提取金額高達1105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8200億元)。
瑞士信貸CEO烏爾里?!た萍{在披露業績時,對客戶資金流出趨勢發表評論稱,第四季度85%的資金流出發生在2022年10月、11月。
針對此事,瑞士信貸發言人表示,該行不對猜測發表評論。
據瑞士信貸的最新財報顯示,該行2022年全年虧損達73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542億元),比分析師預期的65.3億瑞士法郎虧損還要嚴重,為金融危機以來最慘。
資料顯示,瑞士信貸集團成立于1856年,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的銀行,2022年位列《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494位。其經營業務包括向個人、公司提供金融服務、銀行產品及退休金、保險服務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集團管理財產規模一度達11953億瑞士法郎。
“大空頭”警告
流動性陰影似乎正籠罩美股市場,大摩突發警告:美股已經進入“死亡區”。
近日,華爾街“大空頭”摩根士丹利首席美股策略師Mike Wilson發表了一篇文章,提醒投資者不能為眼前的反彈所迷惑,美股的熊市還未結束。
其在文章中,將投資者在股市中的行為類比為攀登珠峰——盡管登頂珠峰能為登山者帶來極高的榮譽,山頂的“死亡區”將導致許多登山者的隕落,股市中也是如此。
目前,美股市盈率為18.6倍,而風險溢價(ERP)僅有155個基點,Mike Wilson警告稱,在2009年開始的整個流動性驅動的長期牛市中,現在正處于“氧氣”最稀薄的時期。
他指出,始于2022年10月的“合理價格、低預期”的熊市反彈,已經演變成基于美聯儲暫停加息的投機狂潮。
Mike Wilson進一步表示,隨著通脹回升,美聯儲暫停加息的可能性逐漸減退,取而代之的是進一步加息反映在市場預期中,最終利率將達到5.25%。
盡管經濟形勢似乎略有改善,但基于美國經濟的負經營杠桿情景,盈利衰退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美聯儲收緊政策的同時,由于其他央行提供的流動性,金融狀況正在繼續放松。自去年10月以來,全球M2增長了驚人的6萬億美元,為投資者提供了在“死亡區”生存所需的補充“氧氣”。
Wilson說,雖然這種“氧氣供應”可以持續更長時間,幫助“登山者”走得比他們應該走得更遠,但它也會讓他們誤以為自己比實際更安全,從而導致他們受傷,甚至“喪命”。
與此同時,美國銀行也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標普500指數今年迄今為止的漲幅很可能在下月初就會消失。房地產、芯片股,以及美國、歐洲和日本的銀行股均可能遭受“重挫”。
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認為,雖然美國經濟2023年上半年可能不會衰退,但今年下半年,市場和經濟都將出現“硬著陸”。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