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ok3l"></td>
<pre id="4ok3l"><del id="4ok3l"><menu id="4ok3l"></menu></del></pre>

<track id="4ok3l"></track>

回復問詢近20天后 以薩技術止步科創板IPO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作者:王一鳴2023-02-21 20:50

2月21日,上交所官網披露,以薩技術及其保薦人已申請撤回該次科創板IPO申請。上交所決定終止對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image.png

據此前招股書,以薩技術成立于2015年,公司基于自研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及實時分析數據庫技術,并結合公司對行業的深刻理解,搭建完整的業務軟件支撐體系,實現了場景化應用落地,主要面向公安機關等政法部門、其他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銷售平安城市、數字政府領域的解決方案實現收入。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來公司發展迅速。2019至2021年(報告期),公司實現的營收分別為9956.15萬元、1.48億元和3.71億元,年營收復合增長率為92.99%;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787.22萬元、2767.37萬元及1.42億元。期間,公司各期平安城市解決方案所貢獻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達97.29%、94.92%和99.36%。

回顧本次公司IPO之旅:2022年6月30日,以薩技術上市申請獲受理,擬募資15.09億元,投向天工系統技術迭代及產業化項目、總部基地建設項目等;同年7月20日,公司審核狀態變為已問詢;今年2月3日,公司披露了相應的問詢回復。但近20天后,公司選擇止步IPO。

翻看該輪問詢內容,公司的產品與技術、行業信息披露等內容均受到了重點問詢。例如,在產品技術先進性方面,上交所要求以薩技術說明:公司自研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在相關產業結構和產品服務中的位置,相關底層技術的主要創新點、技術優勢和壁壘,與“天工”全智支撐體系、公司核心技術及主要產品之間的關聯及對應情況;公司核心技術收入的計算標準及其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外采基礎系統軟件和技術服務的主要內容及必要性,是否發揮了核心作用,結合主要產品形態、產品服務外采內容和作用、軟件產品銷售占比等情況,說明公司是否主要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公司核心競爭力和技術優勢的具體體現等。

行業信息披露方面,問詢函指出,在招股書中,發行人認為公司屬于《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四條“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中的“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行業領域。但招股說明書關于行業信息的描述全部為人工智能、大數據行業及數字城市解決方案市場的情況,并未涉及軟件行業。同時,發行人選取了人工智能領域的格靈深瞳、云從科技作為可比公司,并與兩公司進行了核心技術指標對比。公司未明確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數量。

對此,以薩技術方面被要求說明:“新興軟件和新型信息技術服務”的具體所指,結合公司的業務實質、與國家產業政策的對應情況、可比公司的行業定位情況等,充分論述公司屬于軟件行業的具體理由,公司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數量情況;軟件行業定位與招股說明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行業信息披露是否匹配,并修改招股說明書相關表述等。

截至2月21日,包括以薩技術在內,今年已有7家企業止步科創板IPO。這些企業曾經歷一至兩輪審核問詢,其中6家選擇在問詢后撤回IPO申請文件。另有一家企業在提交注冊環節后,主動要求撤回注冊申請文件。

責任編輯: 李曼寧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免费A级毛片aV无
    <td id="4ok3l"></td>
    <pre id="4ok3l"><del id="4ok3l"><menu id="4ok3l"></menu></del></pre>

    <track id="4ok3l"></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