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班子三年兩換。
近期,公開資料顯示中山證券迎來新一屆董事長。此前任公司財務總監、管理委員會主任的李永湖上位擔任“一把手”,與現任總裁駱勇搭班子。而前期從錦龍股份辭任總經理的陳志鋒,其在中山證券的職務也已明確,擔任公司管理委員會主任。
從履歷可以看到,上述三人的職業路徑比較相似,此前在東莞證券工作十余年,均在2019年離職,其中有人投奔錦龍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楊志茂,隨后在2020年四季度開始陸續入職中山證券。
2020年中山證券陷入多事之秋,三項業務被監管暫停,高管、小股東、大股東之間內斗洶涌,同年大股東對董事長和總裁“換血”。有接近中山證券的人士向記者透露,事實上近兩年來,總裁、管委會主任等核心崗位仍然出現人事變動。
截至目前,中山證券業績未有好轉,公司連續兩年虧損,凈利潤虧損額在2022年進一步擴大,未經審計數據顯示虧損1.51億元。
隨著楊志茂將3名核心干將放在中山證券領導班子位置,未來中山證券能否扭轉虧損態勢,值得市場繼續關注。
新一屆領導班子出爐
近期,中山證券召開董事會,李永湖擔任中山證券新一屆董事長。2月21日錦龍股份公告稱,中山證券已完成法定代表人變更為“李永湖”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并領取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換發的新營業執照。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信息,李永湖最早在東莞證券任職,彼時他負責財務領域。2019年9月李永湖離職。一年后,他到中山證券擔任財務總監、管理委員會主任等職務。
總裁位置也有變動。2022年上半年前總裁從中山證券辭職,駱勇接任。駱勇同樣是東莞證券老人,此前在東莞證券工作十余年后到了錦龍股份任職。駱勇于2020年開始擔任中山證券的董事,同年他與李永湖同期入職中山證券,先后擔任公司的董秘、管理委員會主任。
于2023年2月3日從錦龍股份辭任總經理的陳志鋒,現擔任中山證券的管理委員會主任、首席風險官。
陳志鋒同樣在東莞證券工作十余年,此前在東莞證券歷任合規總監、董秘、首席風控官、副總裁,他于2019年1月離開東莞證券,2021年被聘為錦龍股份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信息顯示,他在2023年2月入職中山證券。
據多名接近中山證券人士表示,“管委會主任”在中山證券擁有不小的權利,主要分管中后臺,一直以來都由董事長來兼任該職務,而總裁主要分管前臺。
如今,中山證券董事長、總裁、管委會主任均由錦龍股份實控人楊志茂的3名得力干將分別擔任,未來3人如何合力推動中山證券發展,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中山證券高管共有12名,其中4名曾有東莞證券的工作背景,除上述三人外,副總裁鄭小平曾在2009年至2016年在東莞證券任職,于2017年到萬和證券工作兩年,后來與李永湖、駱勇同樣在2020年10月入職中山證券。
人事多動蕩,虧損已兩年
上述多名東莞證券老人在2020年集體入職中山證券,這一年實際上是中山證券的“震蕩年”。
一是在業務層面,因印章管理混亂、用章及合同管理審批流程被擅自改變等問題,中山證券被深圳證監局暫停多個業務,比如暫停新增資管產品備案,暫停新增資本消耗型業務(股票質押式回購、融資融券等),暫停以自有資金或資管資金與關聯方進行對手方交易,包括債券質押式回購交易等,暫停期限一年。
二是前高管及大股東“內斗”。雙方最終在監管部門主持下達成和解,相關高管辭任,吳小靜和康福華上任,分別擔任董事長和總裁。大股東也對中山證券的其他核心崗位準備好人員替代名單,后來陸續進入。
然而,在近年來,內部的波動仍在持續。據接近中山證券的人士表示,公司元氣受傷,員工陸續有流失。高管層面也有人事變動,核心崗位持續換人,比如李永湖和駱勇都擔任過管委會主任,而總裁康福華在2022年上半年辭任。另外,中山證券為加強高管隊伍建設,近年來也從其他家券商引進骨干來擔任高管。
“震蕩年”的兩年后,中山證券是否有在變好?根據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2022年中山證券的營業收入為3.50億元,同比下滑45.85%。凈利潤已連續兩年虧損,從2021年的-1.26億元擴大至-1.51億元。
錦龍股份解釋,2022年新冠疫情反復、國外地緣沖突等因素攪動國內資本市場,市場主要指數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受此影響,中山證券部分持倉信用債券和股票的估值出現下調,自營業務收入下降幅度較大,公允價值變動出現損失。另外,受國內房地產行業政策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中山證券投資銀行優勢業務受到較大的沖擊,債券承銷業務規??s減,導致投資銀行業務收入下降幅度較大。
具體來看,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原為中山證券的第一大收入來源,從2021年的3.23億元下滑到2022年的7008.10萬元,同比減少78.29%。
“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則從上一年度的2.38億元下滑到2022年的1.85億元,同比減少22.22%?!百Y產管理業務手續費凈收入”從6018.42萬元下降到1729.78萬元,同比大幅下滑71.26%。
自營收入未見好轉,持續虧損。記者根據“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的口徑來計算,2023年中山證券自營業務收入為-1.38億元,而上一年度同期自營業務收入為-1.57億元。
如今,疫情防控措施已經得到優化,資本市場改革全速推進,全面注冊制正式實施。今年中山證券如何抓住發展機遇,扭轉虧損態勢,將是新領導班子工作的重中之重。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