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指出,2月乘用車市場回暖趨勢顯現,隨著地方政府新一輪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密集出臺刺激需求釋放,多個城市春季車展將在2月下旬至3月開展,客流量回升明顯。短期來看,預計2月乘用車產銷環同比均實現正增長。長期來看,預計2023年汽車產銷保持低速正增長態勢,帶動國內上游產業鏈訂單增長,利好相關零部件供應商。
核心邏輯
1、近日,乘聯會公布2月1-12日乘用車市場零售數據。其中,乘用車市場零售46.4萬輛,同比去年增長46%,較上月同期下降18%;新能源車市場零售11.4萬輛,同比增長106%,較上月同期下降18%。2月乘用車市場回暖趨勢顯現,隨著地方政府新一輪促進汽車消費政策密集出臺刺激需求釋放,多個城市春季車展將在2月下旬至3月開展,客流量回升明顯。短期來看,預計2月乘用車產銷環同比均實現正增長。長期來看,預計23年汽車產銷保持低速正增長態勢,帶動國內上游產業鏈訂單增長,利好相關零部件供應商。
2、在國內外政策刺激以及車企以價換量的大背景下,汽車電動化智能化趨勢愈加清晰,消費者購買習慣改變,繼續對新能源汽車產銷保持樂觀態度,預計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950萬輛,同比增長近40%,滲透率有望達到35%。歐洲通過《2035年歐洲新售燃油轎車和小貨車零排放協議》。根據協議內容,2035年之后,歐盟27國的在售車型無法使用任何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驅動的車型,增程和PHEV也將不能銷售。這一協議將加速推動各車企電動化進程,在刺激歐洲本土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對于國內此前已在歐洲布局的各大企業來說,也將會是一次很好的發展機遇。
3、機構判斷,1)各地因地制宜扶持新能源汽車消費、疊加近期車企陸續降價,帶動市場對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表現的信心有所回暖,符合我們此前對市場高估銷量承壓風險但低估業績下修風險的判斷。2)維持2023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出口,批發口徑)銷量預測900萬輛,預計最大變量仍在于車企定價策略。3)鑒于碳酸鋰價格回落、產業鏈年降、以及規模效應或將部分對沖主機廠降價導致的業績下修風險,預計整車盈利表現優于零部件。4)看好2023年具有較強插混與出口布局+產業鏈成本控制能力較強+銷量與業績兌現能力較強的頭部自主新能源車企、用戶畫像差異化定位競爭的新勢力車企、以及市占率抬升/新定點釋放+年降消化能力強+業務多元化的零部件公司。
利好個股
東莞證券建議關注品牌力持續提升的自主整車品牌:長安汽車,以及順應汽車“三化”轉型及輕量化趨勢、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質零部件供應商:上聲電子、銀輪股份、中鼎股份、愛柯迪。
華福證券認為,頭部車企戰略提速,國內汽車產業有望快速出清,自主品牌有望憑借新能源先發優勢迎來份額繼續提升;出口亦有望進一步向上,帶動汽車產量提升。預期企穩,繼續推薦。1)整車:建議關注比亞迪、長城、吉利、廣汽、江淮;2)汽車零部件:下游格局重塑疊加技術變遷,國產零部件迎來發展黃金期,關注成長性賽道:①輕量化:成本側壓力緩解,成長和業績確定性高,關注旭升集團、愛柯迪、嶸泰股份、泉峰汽車;②智能汽車:智能化正逐步成為整車廠競爭的核心要素,關注科博達、經緯恒潤、華陽集團、德賽西威;③專精特新:明新旭騰、松原股份、浙江仙通;④智能網聯檢測標的:中汽股份;⑤低估值高成長:常熟汽飾。
本文內容精選自以下研報:
東莞證券《汽車行業周報:2月乘用車市場回暖趨勢顯現》
光大證券《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行業周報:歐盟2035年禁售燃油車議案通過,出口新篇有望開啟》
申港證券《汽車行業研究周報:繼續看多新能源汽車市場》
華福證券《汽車周報2023W7:特斯拉上海工廠停產升級M3,有望迎來產品向上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