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再次送出“政策大禮包”:繼本周一兩融交易啟動之后,備受矚目的混合做市制度將于下周一正式開閘,首批做市標的股票共有36只,共有15家券商獲批做市商資格。
引入做市業務之后,業界期待北交所繼續推出政策組合拳,包括下一步盡快降低北交所投資門檻、推動轉板等,專家認為只有各項政策齊發力才會真正提升流動性與定價效率,改變市場生態。
近六成標的為北證50成份股
2月17日晚間,北交所發布消息稱,北交所做市交易業務將于2月20日正式啟動。
“北交所即將迎來做市時代!”新三板市場資深人士、廣東力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為繹說,“做市商制度在新三板起步,在科創板繼承,必將在北交所發揚光大?!?/p>
朱為繹認為,北交所做市的特點包括:第一, 將傳統的新三板做市制度改為混合做市制度,也就是在競價交易中引入做市交易,投資者既可以與做市商進行交易,投資者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易;第二,13家做市商共發布了52個做市交易股票公告,合計涉及36只北交所股票,這36只做市股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三,做市商更愿意給自己保薦的企業做市,也許是比較了解公司的情況,比如國泰君安證券給自己保薦的華光源海做市,中信建投本次只做市兩家,是自己保薦的中航泰達和潤農節水,安信證券給自己保薦的恒進感應做市等等。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諸海濱團隊認為,總體上來看,北交所做市制度與科創板做市制度大體相同,《交易細則》總體框架和規則也基本相同,北交所做市商報價義務上最小價差比科創板有所調降,也是為了更加符合北交所目前流動性和自身特點??苿摪逡胱鍪猩讨贫群?,市場流動性有所增加,有助于提高股票定價效率,42家證券當天平均換手率增加1.48%。此外,對做市商報價時長的要求有助于解決北交所流動性分化、交易時段不均勻問題?;旌献鍪薪灰讓Σ煌C券品種的流動性邊際改善方面影響不一,但即使流動性分化依舊存在,仍然有助于實現價格發現。
諸海濱團隊的統計顯示,36只標的的整體平均市盈率20.2倍;總市值為1091.06億元;近60天換手率平均為35.97%,最高換手率為硅烷科技達到了241.07%,最低的為穎泰生物為5.01%。有 2/3 的公司市值集中在 4-15億元之間,超過100億元的只有貝特瑞、吉林碳谷兩家,也是獲得做市商最多的兩只股票。從行業來看,首批做市的36只股票的行業涵蓋了證監會管理型行業的4個門類行業、17個大類行業,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基礎化工兩個行業,分別占比22.22%、16.67%。從特征來看,其中有22只股票為北證50成份股,權重占比達58.77%;有16只標的為國家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占比達到了44.44%。
資深新三板評論人、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為,在北交所引進做市交易,主要目的是充分發揮做市交易中“做市商提供雙邊報價和撮合交易”的特色交易服務,實現市場報價的相對合理,保證交易的及時和公平,并且與競價交易優勢互補,有效地提高交易效率和流動性,增強二級市場活躍度,有利于市場交易主體充分博弈,更好地實現價格發現,降低交易風險成本,也可適度平抑股價的瞬間大幅異動,維持市場穩定。
不過,周運南提醒,市場也要理性看待做市商制度效果,引入做市交易只是對交易制度的優化和補充,并不會給上市公司內在價值及二級市場資金面帶來根本性變化。而且,市場也要防范特殊情況下做市交易助漲助跌,加劇市場波動的負作用。同時,監管層更要防止做市商利益輸送、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
期待更多政策組合拳出爐
雖然近期北交所不斷送出“政策大禮包”,業界也認為一系列重磅政策有利于強化北交所二級市場的定價功能以及提升北交所流動性,同時期待更多的政策組合拳可持續出爐。
在諸海濱團隊看來,單一政策給市場帶來的邊際改善終究有限,只有各項政策齊發力才會真正改變市場生態。其認為,隨著全面注冊制的實施、北證兩融業務的推出,混合做市交易制度的逐步推行,未來若推動北交所做市商資質擴容,在各方共同助力和政策組合拳下,有利于構建市場健康生態。
周運南認為,混合交易作為T+0的先行試驗田。在周運南看來,從寬范意義上講,T+0交易已在新三板落地8年了,因為在新三板做市交易制度中,做市商是可以T+0的;但嚴格意義上針對普通投資者的T+0,北交所、新三板目前在投資者人數、股權分散性、交易活躍度等基礎性條件上暫時還不具備;混合交易制度可以算是T+0在連續競價交易狀態下的一種初步試探,也可以成為未來北交所和A股落地T+0的先行試驗田。
資深新三板專家程曉明則一直呼吁下一步盡快降低北交所個人投資者開戶門檻,從目前的50萬降低到10萬。其認為,北交所交易不活躍,原因是因為個人投資者門檻50萬太高,因為科創板雖然也是50萬,但是因為它依附上交所,所以對流動性影響不是很大,而北交所不一樣,它背后依附的是新三板,新三板的門檻比北交所還高,并不能給北交所帶來流量,北交所完全靠自己單打獨斗?!瓣P于北交所降門檻這個事兒,我是一直在呼吁,支持的人不少,但反對的人也不少,有的認為門檻不重要,交易活不活躍不重要,企業融資的根本是靠自身的質量,好酒不怕巷子深,那我想問這些人,很多準備上市的企業,質量也很好啊,如果說企業質量好就能融資的話,那何必要上市?你們知道北交所新三板這些年去了滬、深交所多少企業嗎?為什么這些企業在三板融不到資,到了滬深交易所就好融資?企業的變化有那么大嗎?”
在銀河證券看來,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陸續出爐,例如混合做市和兩融制度的落地后,會進一步促進增量資金的流入,提高資金效率和成交效率,盤活市場流動性。如果北交所能持續保持較高的交易活躍度,今年北證指數將會有較好表現。
申萬宏源預計,北交所在擴容到一定階段,轉板等制度將更常態化,估值修復行情可期。其表示,從北證50指數編制規則可以看出,待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00-300家,其納入指數的時間要進行調整,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當前北交所還處于發展的初期,規模太小,導致一些制度實施看起來低于預期,包括指數、混合做市、融資融券的推出,實際上在很多參與新三板/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看來,都是較慢的。但實際上,行穩才能致遠,比如轉板制度,如果在市場還未引入大量投資者的早期就出現大規模的轉板停牌,則可能導致北交所“空心化”,不利于二級生態形成。
在申萬宏源看來,在市場成規模之后,轉板不可能一直不發生。其預計到2023年底北交所公司達到300家,在2022年年報發布后,將有轉板案例出現,屆時大概率會迎來估值修復的行情。
責編:梁秋燕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