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ok3l"></td>
<pre id="4ok3l"><del id="4ok3l"><menu id="4ok3l"></menu></del></pre>

<track id="4ok3l"></track>

32個交易日板塊連漲32%背后 充電樁正在沖擊1500億市場規模
來源:全景財經作者:吳夢帆2023-02-17 20:54
(原標題:32個交易日板塊連漲32%背后 充電樁正在沖擊1500億市場規模丨黃金眼)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體系,充電樁行業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受政策利好刺激,開年以來,充電樁板塊活躍度持續攀升。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2月15日的32個交易日,充電樁指數大幅上漲32.38%。其中2月15日,香山股份2連板,通合科技漲超13%,炬華科技、歐陸通漲超8%,海興電力、永貴電氣、英可瑞、億利潔能、勝藍股份、海馬汽車、萬馬股份、欣銳科技、科匯股份漲超5%。

圖/wind

2月3日,工信部等八部門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的重點任務包括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自動充電、快速換電等新型充換電技術應用,加快“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應用。

試點工作主要目標之一包括充換電服務體系保障有力。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綜合能源服務示范站。

目標很明確,但由于充電樁基建的不完善給消費者帶來的里程焦慮,仍是行業難題。根據公開報道,在春節假期期間,由于高速路車流激增,部分服務區出現新能源車充電排隊現象,動輒數小時的排隊時間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圖/公開資料

節假日出行對于新能源車車主來說,一直是一大煩惱。有網友發布了一張高速服務區的充電站照片:該充電站內共有8根充電槍,但已經被8輛新能源汽車給全部占滿,此外還有四輛正在排隊的電動車。還有新能源車車主經歷了往返充電13次,排隊3小時等樁,多次面臨只剩幾十公里續航、差點趴窩的窘況。

圖/公開資料

01、需求與政策共振

充電樁市場空間持續擴大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實現了持續高速的增長。據EVTank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70萬輛,同比大幅度增長102.4%,全球汽車電動化滲透率也由2015年0.8%增長到2021年的7.74%,預計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超過2200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05.8萬輛、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93.4%,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536.5萬輛,同比增長81.6%。預計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4000萬輛,保有量占比將達到10%。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持續沖高,充電樁的建設速度也在加快。2022年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59.3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漲91.6%,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持續上升,同比上升225.5%。截至2022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21萬臺,同比增加99.1%。2022年公共充電站增量為3.7萬座,保有量為11.1萬座。

然而,充電樁的建設布局速度遠遠追不上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速度。對比來看,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達到521萬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為1310萬輛,車樁比為2.5:1。從增量角度看,2022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59.3萬臺,新能源汽車銷量為688.7萬輛,車樁增量比為2.7:1。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65.1萬臺,同比上升91.6%,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194.2萬臺,同比上升225.5%。公共充電樁占比下滑至34%。要實現車樁比的平衡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而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以及市場需求的雙重疊加下,經過了十余年的發展,充電樁行業也已開啟了新的階段。2009年,國務院在《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廣帶動充電樁建設工作同步啟動。2013年充電樁新增僅4900臺,同期新能源汽車銷量僅1.76萬輛,充電樁建設主要以示范項目為主。2014年,新能源汽車在公務車中的替換計劃出臺、大額補貼延續、車輛購置稅免除等多重因素刺激下,當年銷量達7.5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25%。2015、2016年充電樁增速達590.64%、331.94%,行業迎來第一輪建設高峰。

在經歷了一輪瘋狂擴張后,充電樁行業進入了調整期。由于充電樁建設規劃不足導致利用率低下、產品質量欠佳導致故障頻發等原因,單靠補貼驅動的充電樁運營企業普遍難以實現盈利。2017年和2018年充電樁增速降至48.97%和61.31%。

2021年以來,充電樁行業正完成由政策驅動向需求驅動轉型,充電樁的建設也更多地衡量布局與利用效率的合理性以及終端用戶體驗度,同期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與滲透率持續超預期增長,充電樁利用率與充電電量開始攀升。

2022年,在政策紅利的持續加碼下,國內充電樁行業迎來新的機遇。2022年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明確到“十四五”末,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2022年12月,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強調推進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2023年1月6日商務部發文繼續協同相關部門支持充電設施建設。1月18日,工信部表示將繼續大力推進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等。

隨著多項利好政策的落地,充電樁行業在2023年將有望迎來爆發。中國充電聯盟預計,2023年我國將新增340萬臺隨車配建充電樁,隨車配建充電樁保有量將達681.萬臺;預計將新增公眾充電樁97.5萬臺,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將達到277.2萬臺;預計將新增公共充電場站6萬座,公眾充電場站保有量將達17.1萬座。

根據車樁增量以及充電樁單價測算,預計2023年至2025年之間,公用充電樁市場空間為1536.3億元,私用充電樁市場空間為126.7億元。

02、值得關注的產業鏈環節

龍頭企業有哪些?

汽車充電樁產業鏈上游為建設及運營充電樁所需要的元器件和設備生產商,中游為充電運營商,下游各類充電場景參與者為各類電動汽車用戶,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和個人消費。其中,設備零部件生產商(裝備端)和充電樁運營商(運營端)是充電樁產業鏈最主要的環節。

充電樁元器件廠商眾多,格局分散,企業之間競爭激烈。在新能源汽車充電領域,特銳德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充電運營公司,充電樁運營數量及充電量均為全國第一。目前行業主流功率等級的直流充電樁公司均有生產和出貨?;谠谙涫诫娏υO備的技術積累和創新延伸,公司成功開拓了新能源汽車充電網和新能源微網兩個全新業務板塊,并首創了汽車群智能充電系統。

自2020年充電樁納入國家“新基建”之一后,部分上游企業開始布局充電樁業務,如許繼電氣開始研發充電樁整機產品。作為國家電網充換電設備商,國網充電樁招標最大中標者,公司聚焦特高壓、智能電網、新能源、電動汽車充換電、軌道交通及工業智能化五大核心業務,產品廣泛應用于電力系統各環節。

成立于2001年的國電南瑞,是國內最早從事電動汽車充換電產品和設施研產銷的企業之一,主要從事電網調度自動化、變電站自動化、火電廠及工業控制自動化系統的軟硬件開發和系統集成服務。公司在電動汽車充電站的設計、設備研發、技術咨詢服務、工程實施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成功研制出電動汽車充電站監控系統、交流充電樁、計費系統。

成立于2007年的盛弘股份,是國內進入充電樁市場較早的廠商之一,擁有工業配套電源、新能源電能變換設備、電動汽車充電樁、電池化成與檢測設備四大產品線,目前聚焦于充電樁和儲能領域。2021年,公司儲能新能源電能變換設備收入占比為23.5%,充電設備業務收入占比為19.2%。公司儲能業務客戶主要是大型儲能電站和用戶側工商業,產品包括儲能變流器、光儲一體機、儲能系統電氣集成等,具有除電池組外的全套儲能系統集成能力,主打儲能變流器產品。

目前,盛弘股份儲能業務海外營收占比高,主要銷往歐洲和北美市場,已通過UL等國際認證。由于海外業務盈利能力相較國內市場更強,隨著海外大型儲能需求的增長,預計公司訂單量和盈利水平都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此外,充電樁細分龍頭企業還有科士達、綠能慧充、英威騰、通合科技、中恒電氣等。從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展望2023年,充電樁行業將會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發展前景也將更加廣闊。隨著電動汽車發展的趨勢,電動汽車對應的充電樁建設也將會更加活躍。同時,電池租賃、共享充電樁等新業態也將會涌現出來,而這些新業態將有可能推動充電樁行業的快速發展。

03、高壓快充是大勢所趨

當前,國內充電樁以慢充為主,隨著整車帶電量和續航里程的提升,充電便利性成為制約提升電動汽車使用體驗的一大因素,因此快充成為新能源汽車近年來技術升級的熱點。

要使電動汽車的充電體驗跟加油速度相近,12分鐘內對100kWh的電池實現30-80%的充電,至少需要250kW的功率;6分鐘充滿電充電功率至少得達到480kW,這相當240臺普通空調同時制冷的電功率。從技術實現方式來看,大功率的超快充需要大電流或高電壓的技術才能實現,而前者對熱管理要求高,推廣難度大,后者因降低能耗、提高續航、減少重量、節省空間等優勢,能夠在更寬范圍內實現最大功率充電,以適配未來的快充需求。因此,以提升充電電壓為代表的高壓快充技術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

從充電樁產業鏈來看,上游的設備元器件生產商和中游的充電樁運營商是充電樁產業鏈最主要的環節。作為充電樁的核心部件,充電模塊目前往30KW和40KW的大功率方向迭代,同時大功率快充帶來的散熱問題需對充電槍以及充電模塊做液冷設計,因此產業升級將帶來更多的技術難點,頭部企業以及能在液冷超充等方面有所突破的企業或可賺取更高的盈利。

中游的運營商面臨較大的盈利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充電樁利用率將隨之提升,充電樁頭部運營廠商擁有規模優勢,或將率先實現盈利。

對于下游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高壓快充車型也將成為新車型的核心賣點。具體來看,國內車企多采用高壓方案實現快充,直流快充多以400V平臺車型為主,為了實現超級快充,各車企紛紛推出800V平臺車型。鑒于800V高壓平臺可有效解決補能焦慮,目前國內大部分整車廠已進行了相關布局。

2021年,比亞迪、吉利、長城、小鵬、零跑等相繼發布了800V高壓技術的布局規劃,理想、蔚來等車企也在積極籌備相關技術。從量產時間看,各大車企基于800V高壓技術方案的新車將在2022年之后陸續上市。

預計到2025年,國內高壓快充車型銷量有望達518萬輛,在新能源乘用車中滲透率達到34%。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免费A级毛片aV无
    <td id="4ok3l"></td>
    <pre id="4ok3l"><del id="4ok3l"><menu id="4ok3l"></menu></del></pre>

    <track id="4ok3l"></track>